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校友风采 > 校友专访 > 正文


【就业创业人物5】何琳同学:挑战自我,不悔青春


2019-07-09 18:14:12   by:   

学子简介

 

何琳,中山大学新华学院2016级金融工程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成绩优异,大一、大二荣获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一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并在2018年 “挑战杯•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荣获铜奖。在思想上,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曾荣获“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并积极与党组织靠拢,现为一名预备党员。在工作中认真负责,2016年至今担任班长一职,并担任过学生组织及社团部长,荣获“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优秀学生干部”及“优秀班级助理”称号。

 

42517

 (何琳学友)


学子事迹


何琳,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大三在读学生,在校期间刻苦学习、努力完善自我,力争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学习上认真、工作上严谨、思想上积极与党组织靠拢、生活中乐观友善让她收获满满好评。

在学习上,大一以综合成绩排名第一荣获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一等奖学金,大二荣获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二等奖学金。何琳不但认真学习课内文化知识,还在课余时间积极报考所需的资格考试,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何琳先后通过了全国英语四级考试、计算机二级考试、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基金从业资格考试,于2017年度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评比中荣获二等奖,2017年度被评为经贸团委创新创业之才,2017年度校园创新创意大赛中荣获一等奖、最佳人气奖,2018年度经济学综合博弈实践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在思想上,何琳不断进步,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荣获“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并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在课余时间,何琳会参加各种知识讲座、党团知识竞赛和党日活动等,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开拓自己的眼界,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合格大学生,并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在创新创业方面,作为大一新生,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她就有所听闻学校师兄师姐创业成功的例子,当时觉得心里非常羡慕也很佩服他们。在大一上就业指导课的时候,老师也有与她们分析她们大学毕业后的各种方向:考研考公、出国留学、直接进入社会就业、自己创业等等。大一的何琳对未来的路还充满了疑惑与迷茫,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懂要做些什么。在大一期间加入了许多社团组织,在专业课的学习之余备考证券从业资格证,也算是充实的度过了大学的第一年。到了大二,熟悉的几个大三的师兄师姐有在准备考研的,有在计划找工作的,还有几个师姐参加了东宝杯等一系列的创业挑战赛,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并且还把项目实际做起来了,这让她很是羡慕与佩服。

就在这个时候,她与她的指导老师吴喜龄老师聊到创新创业的问题,她的指导老师特别支持她,认为她有这个能力并且鼓励她去尝试,在一番讨论之下拥有了整个项目的核心思想——大学教职工子女托管。恰好在那段时间学校即将举办东宝杯创业大赛,她与同专业的一位女生一起,决定去尝试一下,学习一下。在东宝杯人才交流群中她们结实了一位市场营销专业和一位会计专业的伙伴,四个人懵懂地开始了项目策划书的攥写。毫无经验的她们只能从零开始,不断的摸索、搜索资料、请教老师与有经验的师兄师姐如何写一份策划书。四个人分工,各自负责自己擅长或者专业熟悉的部分,大家经常一起抱着电脑在奶茶店、便利店一同奋战。第一份完整的几十页策划书,经过不断的修改和老师的几轮建议,她们成功参加了东宝杯的比赛。很幸运的是她们顺利的进入了复赛阶段,大家一起讨论项目展示与答辩环节。在复赛阶段,看到前面几组团队的表现都非常精彩,有些团队的项目是已经落地实施了,有些项目的团队是正在落地,这让她们很佩服但也觉得自己的项目没有落地稍有缺乏竞争力。随后她们进行了PPT展示以及老师的提问环节,老师提出了许多实际的问题:安全问题、场地问题等等。这一次的比赛虽然没有获得前几名的好成绩,但是她们能够从中积累经验。万事开头难,她们不断地将策划书完善,请教了不同的老师,参考了许多比赛项目的策划书,重整旗鼓。

在与代亮老师交流后,老师鼓励她们尝试参加“挑战杯•创青春”广东省大学生创业比赛,这让她们四个人很激动同时也有点担忧。一来是担心她们的项目没有实际开展起来、二来是思考她们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反反复复的请教、修改之后,她们进行展示、答辩,最终通过了校级审核,进入到了省级审核评比阶段。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她们的项目获得了挑战杯铜奖。

大学生创业在如今已经特别常见了,从一个点子到一份策划书再到一个项目成型,这是一个很辛苦但也是很幸福的一件事,如同陪伴着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慢慢长大,有心血有情感。



图文来源于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就业指导中心 

 

Copyright © 2015 Xinhua College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广州新华学院 版权所有 制作维护:信息与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