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简介
李君怡校友,2018年毕业于康复医学系康复治疗学专业(言语语言病理学岗位课程方向),现就业于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是一位二级言语治疗师。2019年考取康复治疗技术人员初级(师)职称,在校时是中共党员,曾担任系团支书,系志愿队副队长。
莫失己道,莫扰本心
采访伊始,李君怡校友告诉我们,她之所以选择康复治疗学这一专业,是由于高中毕业填报志愿期间,恰逢自己的外公脑卒中,病情好转后在医院进行康复治疗。李君怡校友认为这一次起伏波折对她当初选择专业而言是一种契机,人生只有“敢为一刻”,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在“致胜之时”为自己鼓掌。
谈及大学生该应该如何避免成为碌碌无为者时,李君怡校友强调,大学学习不同于高中,高中老师会给我们提供具体方向、罗列各科重点,但是在大学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较强的自主性。
“基础课程的学习一定要扎实,诚然,专业课以基础课为根基,基础课为专业课提供服务。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应该主动发现自己的不足,不仅要熟练掌握已学的知识,及时温故,更要主动摄取与专业领域相关的知识并加以拓展。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学习了解行政方面的知识,比如医院办公用的基本软件,掌握这些能更好地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也能为以后适应工作发挥自己的和专长。”李君怡校友如是说。
线上采访小组成员正在做笔录
面对大学高压枯燥的生活,李君怡校友建议我们:要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比赛,如挑战杯。参加比赛有益于丰富大学生活,更重要的是能够锻炼参赛者的临场发挥能力。同时也可以在参赛的过程中向他人展示自身的长处、技能,进而提升自信、获得好感。
关于就业,李君怡校友认为,她在校时所读的专业——康复治疗学的研究生发展前景如日中天。李君怡校友指出,康复治疗学目前有如“春笋遇雨拔节长高”的劲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重视康复治疗,希望患病的病人在治疗后能够提高自理能力,独立生活。从前国内对于康复治疗的理念较传统,多为被动运动,但是现在国内的康复理念正逐渐与国际靠拢,而国际上对于康复的理念即以病人自主康复为主线,康复治疗师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
谈及毕业后就业所在地的选择时,李君怡校友认为“个人和家庭的需求”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希望毕业之后生活立马安定,可以选择回到家乡。同时,李君怡校友也指出,留在大城市工作有利于接触、了解更多的病例,进而增长见识,扩宽眼界,即便将来回到家乡工作,遇见类似复杂、罕见的病例,也能略尽绵薄。
平行时空里的选择,只是一场游戏。它剥去了人生中的所有温吞平淡,将一切热望与大起大落摆在人们面前。人生的选择题,或重要,或两难。但做出决定的过程,也是明白自己能承受什么,想守护什么的过程。
线上采访小组成员正在提问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李君怡校友提倡我们在校时,要树立明确清晰的目标,并为之努力。李君怡校友坦言,她在大学期间所定下的目标就是成为一名言语治疗师。有时对于马拉松赛事而言,终点线只是一个记号而已,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关键在于这一路你是如何跑的。
毕业后,李君怡校友不断地温习回顾大学期间学习到的基础知识,积累临床上遇到的病例扩充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并通过听学习班、网课、写病例报告分析病情, 撰写治疗计划,进而总结每一类病人的康复治疗报告以及对应产生的效果。李君怡校友强调,学习康复治疗学要分清主次,大范围内的小方向要专攻,但是对康复治疗学领域的其他专业知识也需要有大致的了解,因为病人的康复过程是一个循环系统,要避免产生井底之蛙的悲剧。
关于面试,李君怡校友指出,要先了解面试单位的大体情况以及医院发展历史。其次就是在应聘面试岗位的过程中要从容、淡定,而这源于往日对大学基础知识的学习积累。正所谓“准备是一切成功的基础”,只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才能临危不惧,从芸芸应聘者中脱颖而出。
采访的最后,李君怡校友和我们提及她最难忘的事情是大学时期以团支书的名义组建了第一届志愿队,虽然初次尝试的过程是曲折坎坷的,然而正是这难忘的过程磨合了她和她的团队,提升了队员间的协作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她善于分析他人的意见的能力,并结合自己的想法形成头脑风暴。
李君怡校友建议我们,在经济和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计划一场旅行,感受其他地方的人文文化以及其他城市蕴含的文化底蕴,进而提升自身的气质涵养。
线上采访过程
校友寄语
希望新华的学弟学妹们好好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时光是很宝贵的,要保证在当下做的每一件事都尽可能地有意义,尽可能让自己无悔。学会珍惜当下,并且享受当下。也祝愿你们能够一展宏图,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树立自己的目标,积极进取,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转自学生校友工作协会
文字 | 刘雅丹
图片 | 学生校友工作协会
编辑 | 刘雅丹